全省1.6万余个评理说事点化解矛盾纠纷12.8万余件

日期: 2022-12-20 浏览量:233 来源:法治辽宁 责任编辑:谭嘉琪 文字大小:

村(居)民评理说事点是重要的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平台,省政府连续两年将此项工作列为年度“民生实事”。全省1.6万余个村(居)民评理说事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,持续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,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。今年截至11月底,共收集信息线索9.3万余条,化解矛盾纠纷12.8万余件,解答法律咨询8.5万余次,开展宣传教育6.1万余次,切实做到了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。

评理说事点.jpg

 

今年以来,省司法厅从评理说事队伍建设、创新工作机制、加强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,全面提升“村(居)民评理说事点”建设水平。各地通过建立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、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等方式,充实说事点“人才库”,同时加大人员培训力度,提高评理说事员能力水平。大连市通过“社会推荐+本人自荐+严格考核”机制,选任、吸收法律明白人等2387名专兼职人员担任评理说事员、信息员;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邀请调解专家、法律顾问律师、两代表一委员参与评理说事工作;营口市将“村贤乡贤”、市区两级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吸纳为评理说事员。目前,全省共建立省、市、县三级人民调解专家库115个,共有调解专家1528人,为全省“村(居)民评理说事点”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
省司法厅设计开发的全国首个评理说事线上智能化服务平台“慧评理”运行良好,群众注册数16万余人,访问量75万余次,线上开展评理说事3万余件。沈阳市在全省率先将评理说事点建设由乡村向社区拓展,构建覆盖全市的三级评理说事网络;抚顺市将村(社区)工作人员纳入司法所兼职管理,使司法行政工作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末梢;盘锦市在广场、超市等场所设立评理说事意见箱,在户外开放场所设立评理说事亭,使评理说事工作更贴近群众。

日前,在社区评理说事员耿大姐耐心调解下,家住朝阳市双塔区文化路某小区的张大爷与邻居“化干戈为玉帛”。像耿大姐这样的评理说事员全省共有32598名,他们活跃在群众身边,依法依规调处矛盾纠纷,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。我省推广建立多员合一机制,让调解员、辅警等基层治理力量同时由评理说事员担任,解决基层治理合力不足的问题;配齐配强社区(村)法律顾问,为村(居)民评理说事点提供律师、公证、司法鉴定、基层法律服务、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,使开门说事、便民答事、评理调事等方式更具生命力,发挥积极作用助力乡村振兴、平安辽宁法治辽宁建设。

打印
分享
返回列表